2024年10月23日,由中国舞蹈家协会支持、自治区党委宣传部主办,新疆广播电视台与新疆舞蹈家协会联合创制的《新民族舞大会》研讨会在北京成功举办。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宣传司,中国舞蹈家协会,中国电影家协会,国家重点实验室大数据中心,新疆广播电视局,新疆广播电视台、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,北京舞蹈学院等相关负责人,业内知名专家、节目优秀选手代表及媒体代表等出席活动。
盛世起舞 讲好中国故事新疆篇章
2024年8月,作为国内首档专注于“民族舞”的综艺节目,新疆广播电视台倾力打造的《新民族舞大会》正式亮相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,中华文明博大精深,源远流长,是由各民族优秀文化百川汇流而成。《新民族舞大会》正是在新时代语境下对民族舞蹈创造性转化、创新性发展的有效尝试。来自全国各地的56名优秀舞者以“民族+时尚”的舞蹈形式致敬经典。歌曲、电影、诗词、文物、非遗等七大主题与舞蹈融会贯通进行创新竞演,共同探索中国民族舞蹈的更多可能,诠释民族舞蹈的文化底蕴和时代风采。
《新民族舞大会》自2024年暑期档推出,于10月12日顺利收官,节目相关话题量和全网播放量累计达到了4.1亿。
会上,新疆广播电视台党委书记、台长石磊介绍,《新民族舞大会》是2024年新疆广播电视台持续深化精品创作,加大多层次文化产品供给的结果,也是新疆广播电视台立足文化定位,让歌舞内容成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有效载体。新疆是中国民族舞蹈资源富集地,由新疆广播电视台推出这档节目,最能体现新疆“区域特色”,是被誉为“歌舞之乡”的新疆奉献给全国人民的一场全新舞蹈盛宴,也是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。节目通过多平台传播,潜移默化引导各族干部群众增强“五个认同”,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,讲好中国故事的有力实践。
国家广电总局宣传司司长李忠志对节目做出了高度评价:《新民族舞大会》以舞蹈之美,铸中华之魂,在“守正”与“创新”之中,“舞”出了我们的文化自信,也书写了我们这个伟大的时代。
本次研讨会由新疆广播电视局党组成员、副局长赵刚主持。他认为《新民族舞大会》能取得今天的成绩来之不易,希望将来能从文化节目走向文化IP,从文化IP走向文化现象,从而达到以舞“铸牢”,以舞“润”疆,以舞传情,以舞传承的效果。
整合优势资源 助力综艺创新表达
《新民族舞大会》第一季整合各方优势资源,与中国舞蹈家协会、新疆舞蹈家协会以及全国多省区舞蹈家协会,北京舞蹈学院、中央民族大学、新疆艺术学院等多家单位联动,舞蹈家迪丽娜尔·阿布拉、黄豆豆、李德戈景、朱晗、玉米提、依力凡等七位嘉宾、全国56名优秀舞者参与节目录制,与创作团队共同完成“新”民族舞融合之路的“新”表达。
在中国文联副主席、中国舞蹈家协会副主席、节目发起人迪丽娜尔·阿布拉看来,由新疆广播电视台制作的《新民族舞大会》舞蹈作品异彩纷呈,她表示,在第一季舞台上,见证了各民族舞蹈的独特魅力与无限风采,她感到,每一支舞蹈都是我们民族文化的瑰宝。《新民族舞大会》激发了年轻人对各民族舞蹈的兴趣和热爱,在文化传承与弘扬、社会和谐与凝聚力上发挥了积极作用。
中国舞蹈家协会副主席、全国青联副主席黄豆豆说,第一季节目播出后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成功效果,很多老百姓都非常喜欢我们的节目,很多业内人士也都在问我们什么时候会有第二季,有更多不同民族的舞者希望能参加到我们的节目中。
内蒙古舞蹈家协会副主席、青年舞蹈家李德戈景对新疆之行充满了美好回忆,节目组非常用心在每一期节目中设置了巧妙的主题,通过歌曲、电影、诗词、文物、非遗等主题与舞蹈融合,让我们通过舞蹈传承了文化,他希望有机会能够参与下一季舞台的精彩,留下更多传得开、留得下、接地气,弘扬我们美好生活、新时代的好作品。
国家一级演员、中央戏剧学院舞剧系教授朱晗分享了现场录制节目的难忘时刻,经典舞蹈《摘葡萄》中老中青同台起舞,既有传承,又有创新,让他深刻感受到了“守正创新”的一种打开方式。在录制中他充分感受到大美新疆多元一体文化的美感,在这场艺术的盛宴,每一个人都能歌善舞,充满了时尚、热情、奔放、自由的感觉。感受到主办方的用心,整个团队的精良制作,团队的协作,创作出那么多让人很感动的作品。
青年舞蹈家玉米提从小生长在新疆,他感到2024年最大的收获就是能够回到家乡新疆录制《新民族舞大会》。在他看来,选手之间的融合,最后出现了新的气象,这是第一个“新”。第二个“新”是一个新速度,在整个八期节目当中,要用最快时间编创出非常厚重文化底蕴的创作,对于编导和演员适应能力讲要求非常高,节目不只是一个比赛,而是用新的方式去解读和演绎。希望《新民族舞大会》能继续办下去,创作出更多精彩的舞蹈作品。
《新民族舞大会》第一季来自全国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56名选手经过层层选拔,最终集结乌鲁木齐,共编创公演了41支创新舞蹈。选手代表们袁源、阿不都外力·阿布来提也分享了成长感受,对节目的热爱,表达了对新疆广播电视台提供平台的感谢。
创新表达方式 激活文化活力
参与研讨会的专家学者对《新民族舞大会》给予了充分肯定。认为节目样态创新,以“民族+时尚”为核心,年轻态表达。节目以“致敬经典”划分出诗词、电影、文物、非遗等七个主题进行“新”舞蹈的竞演,户外展演与演播室竞技相互结合,对中国民族舞蹈进行了多层次、多领域、多维度的探索,助力优质内容表达实现裂变传播,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舞蹈的载体中更加生动有趣、可视可感,让更多年轻人受到艺术熏陶和感染。
中国舞蹈家协会副主席赵铁春感触良多,他认为《新民族舞大会》给当下的电视屏幕增加了一个非常靓丽的色彩,这个色彩是年轻化的、中国化的、民族化的,有国际视野的,给观众一个新感觉和新体验。它的包容性,它的背后体现的是中华民族大家庭的概念。
中国电影家协会副主席、清华大学教授尹鸿对《新民族舞大会》作出了评价,他感到这档节目带来了新气象、新舞蹈、新舞者,为观众开拓了一个新的体裁,提供了一个新的综艺,带来了一种新的审美。他说,用舞蹈作为媒介表达,看到各种不同民族的舞蹈,而且往往是一种舞蹈有不同民族的人一起跳,用各种形态完成这个舞蹈,大家之间的沟通,从这个角度看到了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意识。所有的舞蹈作品选择充满朝气蓬勃的时代精神,特别向上,特别阳光,特别有朝气。节目给大家的感受就是乐观、同舟共济、积极向上、团结协作的这样的一种精神状态。
北京舞蹈学院中国舞党总支副书记郑璐表示,在知道《新民族舞大会》后非常开心,有这样一个平台可以托举我们的人才、培养我们的人才、检验我们的人才,是一件振奋人心的事。一个“新”字,不仅是创新,还是新时代下、新语境下我们面对未来的革新与突破,让艺术形式更大胆、更开阔。
新疆舞蹈家协会秘书长高善君表示,《新民族舞大会》在文化传承与弘扬上,综艺与民族舞结合上,多样化的表现手法方面,艺术呈现的视觉效果方面以及社会影响力方面都有亮点。新疆的自然风光和舞蹈表演交相辉映,焕发出了一个夺目的光彩,带给观者别样的体验。第二季可深入进行采风活动,了解当地民族文化、传统习俗、民间艺术,从中汲取灵感,创造出更多接地气的作品。
跨平台融合 做好大小屏互动传播
《新民族舞大会》开播以来,着力推动大屏小屏联动,在微博、抖音、快手、小红书、B站、视频号等新媒体平台发布短视频和直播。新疆卫视首播,爱奇艺和腾讯视频、丝路视听同步播出,全国广播电视新媒体联盟同步助力宣推舞蹈视频。节目还充分用新疆广播电视台海外社交平台账号,着力打造跨平台传播矩阵。目前全网话题量和全网视频播放量累计达4.1亿,节目整体融合传播方式成效明显,实现了“正能量+大流量”。
国家重点实验室大数据中心首席科学家沈浩对新疆特别有感情,曾在南北疆自驾穿越4万多公里,他谈到自己在新疆对舞蹈的感受就是人们生活中处处都有歌舞,舞蹈已深入百姓骨髓,所以在新疆办这么一档节目基础很好。在会上,他对《新民族舞大会》做了一系列数据比对,希望节目在第二季的创作中,能够在内容设置、平台传播上,通过技术迭代、跨平台传播,实现记住一个人,塑造一个群体,完成节目IP多元化打造。
北京体育大学新闻传播学院院长李岭涛提到,《新民族舞大会》的“新”不是另起炉灶、也不是无源之水,而是有着丰厚的历史底蕴、遵循了艺术创作的规律、反映了社会大众的需求。节目打造了一个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大花园,在这里以舞蹈为基础,呈现出了各民族文化的碰撞与交融。
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视听研究室主任、研究员冷凇认为,文旅融合和跨界融合的背景下,《新民族舞大会》以影视艺术与舞蹈艺术深度融合为抓手,以影视艺术美学为根基,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。让各有其美的舞蹈,真正实现了美美与共、彼此交融。
新华社音频部专题室主任李杰提到,《新民族舞大会》不仅是一档跨界融合、古今融合的节目,还是一档多民族融合的节目,它以歌舞为媒,让我们的多民族像石榴籽一样团结起来。各民族在歌舞中交融,让大家在歌舞中感受到真情实感,形成一份美好的画卷。她希望“秀我中国”平台能够与《新民族舞大会》取得合作,实现舞蹈视频在平台上取得非常好的传播数据。
光明日报文艺部主任编辑牛梦笛认为,《新民族舞大会》不仅承载着文化浸润的作用,还通过民族舞蹈的艺术影响力提升了观众的审美能力,让民族舞在更大范围内得到了推广。
《新民族舞大会》节目研讨会上,专家、学者纷纷对第二季节目谏言献策,希望节目加大国际视野,吸纳其他国家的优秀舞者加入,赋能AI技术,融合新疆文旅资源,实现更多升级版的舞蹈+。
(本文来源:中国青年网。本网转发此文章,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信息资讯,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、消费建议。对文章事实有疑问,请与有关方核实或与本网联系。文章观点非本网观点,仅供读者参考。)